
龍舟是中國龍文化的一種表現,含有神傳文化的思想。划龍舟原是一種中華傳統的民俗活動,流傳到台灣後,宜蘭的礁溪二龍競渡至今已經有兩多百多歷史,但一直都不是正式體育運動。直至1976年,香港於筲箕灣避風塘首次舉辦國際龍舟邀請賽,從而掀開了龍舟活動現代化、國際化、規範化的序幕。
兩岸的龍舟運動發展得十分蓬勃,1985年香港首次舉行龍舟國際女子錦標賽,讓此水上運動推廣至女性運動員。中國除舉行不同賽事外,也於1991年的端午節,在湖南汨羅市(屈原的第二故鄉)舉行了首屆中國湖南汨羅江國際龍舟節,更進一步推動了龍舟活動。台灣則是每年舉行台北國際龍舟錦標賽、高雄城市盃龍舟錦標賽。
「龍舟」文化在中國內涵豐富,真是洋洋大觀。現在,在世界各地,觀賞龍舟賽事也成為眾人喜愛的娛樂活動。台灣擁有碩果僅存木造龍舟技術,劉清正師傅所製造的傳統木造龍舟更為台北市政府列冊文化資產,能藉由划龍舟體驗活動來趟傳統中華文化之旅,也是相當有趣。
現代賽龍舟又稱龍舟競賽、龍舟競渡、龍舟競漕、扒龍船(閩粵地區慣稱),不僅僅是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越南、日本及琉球(沖繩縣)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一些東亞地區的地方民俗活動,現時龍舟競賽已發展為一項水上體育運動。它除了是中國全國運動會的項目之一外,也於廣州主辦的2010年亞洲運動會,首次成為亞運會中的正式比賽項目。
龍舟賽的演進,也見證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台灣龍舟賽也有很多傳承中華文化習俗之處,至今演進到了現代競技龍舟,造龍舟更加輕盈快速,台灣將這樣的傳統更加發揚光大,見證中華文化的演進,這些都是我們值得驕傲的文化傳承。
More Stories
反中防疫成功是運氣 疫苗短缺破功是報應
請給人民一條生路吧
美國校園防疫的荒腔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