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5

白蛇傳 端午節最膾炙人口民俗故事

雷峰塔

流傳千年淒美愛情故事勾動人心

【記者劉幫寧報導】說到端午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民間故事,應該就是許仙與白素貞的愛情故事-「白蛇傳」了。「白蛇傳」以各種表演型態留給人們許多淒美回憶,不管是電視劇、電影、歌仔戲、野台戲、舞台劇,台灣人對這個動人心弦的民間故事有極深刻的印象。白蛇傳與端午節扯上關係,是因為法海和尚讓許仙在端午節騙白素貞喝下雄黃酒,白蛇精因此現出原形。從此端午節喝雄黃酒避邪,竟也成了民間習俗了。
據明末「警世通言」記載,傳說南宋紹興年間,有一千年修煉的蛇妖化作美麗女子叫白素貞,及其侍女青青(也稱小青、青魚、青蛇)在杭州西湖遇藥店之王主管許仙邂逅相遇,同舟避雨,一見鍾情,白蛇逐生慾念,欲與書生纏綿,乃嫁與他。遂結為夫妻。婚後,經歷諸多是非,白娘子屢現怪異,許不能堪。鎮江金山寺高僧法海贈許一缽盂,令罩其妻。白、青被子罩後,顯露原形,乃千年成道白蛇、青魚。法海遂攜缽盂,置雷寺峰前,令人於其上砌成七級寶塔,名曰雷峰,永鎮白、青於塔中。

京劇白蛇傳

不過這樣的故事怎麼能夠吸引人呢?於是後世又根據此傳說添加了一些的情節,使得故事更加戲劇化,符合大眾的口味,得以流轉至今。內容大致如下:在宋朝時的鎮江市。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嫁與他。婚後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後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不得不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靈芝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白素貞因為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還有可愛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白蛇傳」在中國廣為流傳,開始時是以口頭傳播,後來民間以評話、說書、彈詞等多種形式出現,又逐漸演變成戲劇表演。後來又有了小說,民國之後,還有歌劇、歌仔戲、漫畫等方式演繹。到了現代也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電影,編排成的現代舞,新編的小說等。這個故事以「白蛇傳」的名字出現大抵出現在清朝後期,之前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名字。
「白蛇傳」不但在國內流傳,在日本也有拍成的電影。法國漢學家儒蓮也曾將「白蛇傳」翻譯成法文。清代中期以後,「白蛇傳」成為常演的戲劇,以同治年間的「菊部群英」來看,當時演出「白蛇傳」是京劇、崑曲雜糅的,但是還是以崑曲為主,同時可以看出,「白蛇傳」中祭塔的情節產生的時代較晚。

陸影星鞠婧禕飾演的新白娘子傳奇

現代,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台灣大陸合拍戲劇「新白娘子傳奇」,基本是按照已經形成的故事再加的一些內容,風靡整個中國。此外,還有京劇、越劇、川劇等戲曲「白蛇傳」,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小說「青蛇」亦借鑒了白蛇傳的故事,而後經導演徐克拍攝後搬上銀幕(不過只是藉用了白蛇傳的人物名,故事則和傳統「白蛇傳」沒有多大的聯繫)。台灣明華園戲劇團的白蛇傳歌仔戲露天表演,常在端午節前後演出,故事內容無較大的改編,但在舞台設計上與傳統戲劇表現的設計,有許多突破,其中水淹金山寺的橋段更出動消防隊的灑水車,還有吊綱絲的設計,製造出白蛇與青蛇騰雲架霧的感覺,讓台灣的觀眾更為喜愛這個美麗傳說。

雷峰塔

水漫金山寺 法海禪師真有其人

雖然白蛇傳是一部刻畫流傳千古的偉大人妖之愛戀的電視劇,但拆散許仙與白娘子的法海在裡面也是一個重要的角色。法海代表了古代的封建勢力,這部劇更是表現了古代人們渴望突破封建束縛的強烈願望。其實「法海禪師」這個人物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著的,那還是中國唐朝的事情,他是一個得道高僧,為人高尚,十分讓人尊敬,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會被人尊稱一聲「法海禪師」,不過真正的「法海禪師」與白蛇傳裡的「法海」是沒有關係的。
既然是禪師,那麼人品是絕對的沒有問題的。除了一般的懲惡揚善之外,還有一個被載入史冊的為民造福的事件。當時有一條巨蛇,通體白色,喜歡咬人,百姓深受其苦。而法海禪師道行高深,採用計謀,幫助百姓把惡蛇趕到了長江裡面。正因為如此,法海禪師被百姓們歌功頌德。
法海禪師的個人素養也是很棒的,他既然都被稱作「禪師」了,那麼修行方面絕對是沒有問題的。在古代的和尚都講一個「參透」「靜悟」,法海禪師光是在山洞面壁就冥思苦想了三年之久。他的書法也是一等一的好,做文章也很厲害,總之就是全面發展的意思。

李連杰飾演的法海造型

但是法海禪師在後來被文人墨客們寫壞了,在中國著名的愛情悲劇故事裡面,他扮演了一個棒打鴛鴦的角色。尤其是在民國的時候,為了為政治服務,人們大肆批判法海禪師。但是話說回來,法海禪師何其無辜,他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而已。但是為了歌頌婚戀自由,必須找一個對立的人,對他進行大肆批判。到了「白蛇傳」裡面,法海禪師已經不是他自己,而是一個活了的影視形象,讓人銘記,記憶猶新。
法海是我國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的反派人物,他的身份是個和尚,本是鎮江金山寺的主持。一個和尚最後結局一般是老死在寺院中,而這個法海不是一個普通的和尚,他法力無邊,卻正直過了頭,那法海結局又是怎麼樣呢?
「白蛇傳」裡的法海老和尚降妖除魔,他把許仙關在金山寺,與前來要老公的白素貞打了一架,白素貞因為產子失去法力,被法海收了壓在了雷峰塔下,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後和小青一起打敗了法海,將他打的無處可藏,只能躲進了螃蟹肚子裡,他們救出了白素貞,從此一家人幸福生活在一起。這是民間傳說中法海結局。
真正的歷史上也有法海這個人,他是唐朝的和尚,本是名門之後,在鎮江金山寺出家,法名法海,那時金山寺規模還很小,還不叫金山寺,法海決心要重建寺院,在建造工程中挖地基時,挖出了好多黃金,法海把這些黃金交給了國家,皇上很感動,就黃金賜給了寺院作基礎建設,命名寺院為金山寺。法海禪師就成了金山禪寺的創始人。金山禪寺才有了如今這麼大的規模和宏偉的風格。法海在金山寺邊上禪窟里修行,直至死去,這是歷史上法海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