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道大學學生崔載榮彈奏古琴。圖/明道大學提供
【記者林玥如彰化報導】明道大學文傳系舉辦冬夜雅集演奏會,臺灣、日本、史瓦帝尼及韓國的30名學生,除了用古琴演奏詩經、詩仙李白的詩作、普安咒等傳統古琴名曲,也挑戰左手指月、滄海一聲笑等現代流行音樂,展現一學期來「藝文美學」及「古琴音樂欣賞」的學習成果,在寒冷的冬夜,古琴清、和、淡、雅的美妙的旋律,讓現場聽眾盪滌塵俗、心靈平靜。
明道文傳系特別在課程裡規畫「古琴音樂欣賞」及「藝文美學」兩門課程,並邀請古琴大家、廣陵派第12代傳人石冰擔任授課老師,為提升授課品質,課程選修人數限制在30人以內,是文傳系的熱門選修課,也吸引外系甚至校外人士來選修。
古琴演奏會由臺灣、日本、史瓦帝尼及韓國的30名學生,以獨奏或合奏的形式進行演出。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包含305首詩,相傳孔子可以邊彈古琴邊演唱所有的詩,因此學生莊育澤及王芷庭選彈詩經的「皇皇者華」及「鹿鳴操」;日本大城麻奈未及諏訪珠水兩名學生,合奏大家耳熟能詳,詩仙李白的「靜夜思」。
臺灣學生張淨淳、蔡佳容彈奏「湘妃怨」,傳說舜帝南廵時失聯未返,他的妻子湘妃因為思念他,非常難過,淚染竹林,成了現今的湘妃竹,該曲的最後一段歌詞「湘江湘水碧澄澄,未抵相思一半深」每向夢中相見後,令人不覺痛傷心。日本學生羽田貞子和臺灣學生簡卉昕、余孟蓁這組國際團,則和奏了相傳一位女子為蘇東坡所作,描寫淒美愛情的「古琴吟」。
因為古琴擁有比鋼琴還多的音,理論上現代音樂都可以用古琴演奏,所以外語系來自韓國的崔載榮,以古琴詮釋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原創歌曲「滄海一聲笑」,雖然他因為疫情無法在學期第一周就開始上課,但他在課後以加倍努力的練習追上進度,能在演奏會完成獨奏。企管系大三來自史瓦帝尼的學生王若波,選彈李白充滿邊塞風韻的「子夜吳歌」,希望世界和平不再有戰爭。

主持人學生張雅喬說,或許因為自己眼睛看不見,更能專心感受古琴琴音裡清、和、淡、雅的藝術特色,自己也學鋼琴及古箏,因為好奇古琴與古箏有何不同,因此選修了古琴課,一學期下來覺得收穫很大,古琴雖然只要7條弦,而古箏有21條弦,雖然古琴比古箏好上手,但古琴不愧是漢民族最早的彈撥樂器,博大精深,彈奏難度相對比古箏大。唐詩宋詞都是搭配古琴邊彈邊唱,現代人會彈古琴的人仍算少數,今日雅集古琴音樂會也希望可以讓聽眾時隔千年再次體會古代文人的美妙音樂。
明道大學中華文化傳播學系主任謝瑞隆說,傳說中伏羲氏發明了琴瑟、堯舜發明了圍棋,而書畫更是起源於甲骨文或壁畫,古代文人的「雅人四好」指的就是「琴棋書畫」,而古琴居於首位,唐宋如李白、歐陽修及蘇軾等文學家,更留下許多關於古琴的詩詞名作,如白居易「好聽琴」寫道:本性好絲桐,塵機聞即空;一聲來耳裏,萬事離心中。清暢堪銷 疾,恬和好養蒙;尤宜聽三樂,安慰白頭翁,就可見白居易對古琴的推崇。
More Stories
數位學習優良教案徵選 參賽學校創佳績
國中生英文單字王 樹德家商決戰
商業類學生技藝競賽頒獎在彰化